随着天气转冷,水电减少、火电增加,动力煤冬储行情启动。短期内,由于处于消费旺季,加上新一轮电煤合同谈判在即,煤企拉涨氛围浓厚。但长期来看,煤炭市场供应过剩依旧严重,且随着下游补库的结束,电厂抢煤意愿将会有所弱化,目前动力煤期价已经逼近现货价格,后市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首先,需求真正改善有待进一步确认。三季度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暖,国内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放大,发电量和铁路运力不断增加,下游企业采购意愿明显增强,港口库存也大幅下降。但是,通过分析可知,由于夏季用电高峰,电厂库存消耗较大,短期内有补库需求,且9月份以前,海运费相对处于低位,使得煤炭整体采购成本较低,这就促使下游企业提前备货,近期的需求好转,只是以往正常需求的提前反应,煤炭需求是否是实质性的增加,后期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次,沿海运费高位回落,进口煤优势仍存。在煤炭的成本构成中,运输费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运费的涨跌对煤炭价格有较大影响。以BDI为例,BDI指数自8月12日的996点一度达到10月8日2146的高点,期间,国内外煤价出现了难得的倒挂现象。与此同时,10月份国内动力煤进口量也较8月份有所回落,从8月份的1073万吨下降到10月份的870万吨。虽然北方港口的煤炭库存量持续下降,但是在南方地区,由于进口煤的缘故,当地库存依旧处于高位,目前,广西地区煤炭库存量大概在700多万吨,已经超过了整个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量。截至11月26日,BDI指数已经自10月份的高位回落到1512的水平,后期,随着国内煤价的持续上涨,国外煤炭竞争力将更加明显,进口煤将继续放大,国内煤价继续承压。
第三,煤炭行业痼疾仍存。近期的煤价上涨的确是由于下游消费企业集中补库所致。短期来看,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动力煤进入消费旺季,根据现货市场规律,动力煤价格将在12月份达到高点,但是,元旦以后,由于春节因素,不少企业开始停工,用电量减少,煤炭需求也会减少,届时煤价将会回落。产能方面,虽然全国各地不断整顿、关闭中小煤矿,但是大型煤企的产能不降反增。近几年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递增,是造成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9月份,国内动力煤总供给25748万吨,总需求23810万吨,供应过剩1938万吨,缺口有所扩大。后期,随着铁路运力的不断增加(2015年蒙吉铁路开通后将新增2亿吨运量),港口库存量将会回升,再加上几亿吨的进口煤,将继续冲击国内煤炭市场,所以只要进口煤不减,国内煤炭市场也不会有所改变。
总之,短期内由于冬储行情,市场上看涨氛围浓厚。但是长期来看,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框架下,势必会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加上环保的要求,将影响煤炭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煤炭行业产能持续扩张,过剩现象较为严重,且随着铁路运力的不断扩张,将使得煤炭调入量大幅增加,加上进口煤的不断冲击,后市煤炭市场依旧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