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最大的商品买家中国经济放缓,全球矿业公司把下一轮需求增长的动力寄望在印度、南美洲和非洲国家上。
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新市场能够达到中国那样的规模,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也不会再像铁矿石那样达到如此之高的程度,必和必拓和力拓等巨头曾经享有的天量利润也不是一般企业能够享受的。
现在经济学家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印度仍将更加侧重于服务业发展,不会像中国那样成为巨大的制造业车间,这意味着商品需求将逐渐释放。高盛分析师Christian Lelong称,中国是商品市场上的巨人,印度确实也是市场上的重要力量,但现在的印度更像20-25年前的中国。
印度总理莫迪计划增加2000万套住房来代替该国拥挤的贫民区,这是莫迪承诺的经济改革日程之一。莫迪政府在2月28日预算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力拓首席执行官萨姆沃尔什上个月曾表示,莫迪是一位行动者和改革家,对印度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影响,但其速度跟不上中国。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放慢到个位数,上述观点无异于向矿产的乐观情绪泼了一瓢冷水。钢铁可谓是一个关键指标。花旗银行预测,印度产量将在2019年超过日本。即便是这样,也仅占中国产量的14%。
汇丰银行香港地区亚洲经济联席主管Frederic Neumann认为,若印度发展顺利,10-15年后一个小型的超周期将会出现。假设印度现在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中国增速放缓半个百分点,印度也难以弥补中国带来的缺失。
Neumann认为,铁矿石和冶金煤等钢铁生产材料需求将会缓慢攀升。对于能源和钢铁行业来说,印度人均消费低于中国。1990-2012年中国城市增加了大约4亿套住房,同期印度仅增加1.7亿套。
印度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将会提振钢材需求。力拓认为中东地区、非洲和南美的城镇化进程还将继续推进。必和必拓预测印度冶金煤进口将会激增,从铜到农业用肥需求也会增加。印度政府预测到2025年钢铁产能将增至3亿吨以满足未来需求。
印度政府在最近的预算会议上,莫迪政府承认该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增长的速度不协调。同时投资者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期待莫迪政府克服政治、社会和法律障碍,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Morgans Financial分析师James Wilson表示,印度经济发展无序,尚处于成型阶段。若能像中国那样实现井喷式增长,那么商品需求将是非常可观的,但是目前这幷没有反映到价格中。
对于大型矿企来说,非洲也是看点之一,但该地区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支出要想支撑商品需求扩大还需要几十年时间。花旗银行预测2020年非洲钢铁产量将稳定在4200万吨。
力拓投资200亿美元的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石项目将从下个10年开始满足非洲最大的经济体——尼日利亚基础设施项目和其他国家城镇化需求。
我的钢铁网首席分析师徐向春认为,非洲体量庞大,但国家众多,社会和政治动荡意味着铁矿石需求增长速度不会太快。徐向春也认为中国对原材料的巨大胃口是印度难以企及的。
大型矿企虽然认为中国钢铁产量至少不会在下一个10年中期触顶,但毫无疑问减速比预期来得更早,其破坏力要强于预期。
在下一批经济体爆发前,商品需求恐将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