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环渤海港口动力煤指数一路下跌,各地区煤价也受此影响一路走低,国内煤炭市场陷入低谷,尤其是7月份前后,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曾联手将煤价直接下调约28元/吨。在一个半月内,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累计降价40元/吨,使此段时间内煤价直降约7%,而随后神华集团的报价也屡屡比市场价格低。以致一些中小煤矿纷纷停产或限产,业内对市场充满悲观情绪。
从10月中旬开始,由于下游企业煤炭冬储,补库存,环渤海港口动力煤指数开始上涨走势,当时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此趋势主要是季节性因素,短期市场必然趋势,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随着下游企业冬储煤的逐步推进,从11月下旬起,南方电厂的拉煤需求明显减弱,但环渤海地区动力煤的价格却背离市场供求情况继续走高,连涨九周,而且上涨幅度越来越大,这种状况出乎业内人士预料。
12月初,煤炭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此轮环渤海港口动力煤指数连涨九周,违背市场实情,质疑是大企业操纵所致。临近年底,又到2014年煤电谈判合同的时候,煤炭企业通过涨价为谈判争夺话语权。因此,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近一轮煤价的持续上涨和国内大型煤炭企业提价的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今年1-9月,同煤、中煤、神华等重点煤炭企业在秦皇岛下水煤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86%,对整个市场的掌控力进一步增强。
据媒体报道,神华集团目前内部的口径是除全力保障重点电厂的用煤外,供应市场的用煤应少尽少;而中煤集团则通过控制煤炭的发运量来减少外销煤的数量,进而制造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稳定并继续推涨煤价。由于国内大型煤企对煤炭资源,尤其是港口资源的掌控力较强,因此煤企调价政策对市场价格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而这一点在今年早些时候,大型煤企带头领跌所造成的价格下滑就已经有所体现。
近期,随着煤电新一轮年度合同谈判正式开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双方将围绕新的定价及交易方式、合同执行情况等展开博弈。预计环渤海港口动力煤指数短期或将持续上涨,但上涨幅度会明显减小,后期或回归市场规律,维持弱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