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选矿设备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行情动态 >> 上海碳市开场拼人气

上海碳市开场拼人气

时间:2013-11-29 8:50:00   来源:   添加人:admin

  上海市碳排放交易系统正式开启。26日下午,参加了启动仪式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上海的交易平台更加透明,但市场流动性仍需考验。
  平台更透明
  上海碳市场配额初始价格为2013年配额价格26元/吨,2014年和2015年配额价格为25元。
  在启动的几分钟内即有3笔成交,其中2013年配额成交6000吨,价格升至27元;2014年配额成交5000吨,价格升至26元;2015年配额成交1000吨,以初始价格25元成交。
  其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当买入申报价高于或者等于卖出申报价,则配对成功,成交价即为买入申报价、卖出申报价和前一成交价三者中居中的一个价格。每日首笔交易的前一成交价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
  李俊峰告诉本报记者,上海的交易平台比较好,基本上是按照股票交易平台在做的,也就是真正透明的市场化操作,而非人为干预。
  据日前出台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规则》(下称《规则》),明确规定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组织开展碳排放交易活动,交易标的为2013年至2015年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公开竞价或者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价格通过市场形成。
  一位碳市场研究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内的碳市场仍然是基于配额产生的、政府人为制造的市场,并非市场自发的供需关系形成。
  政府在定价过程中,会参照国际市场的经验,即是考虑这一价格对于节能减排的吸引力和压力各自如何。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是在过程中不断变化,最后价格的变化也是由政府来决定。欧盟也是这样,价格太低了,市场没有活力,节能减排没有动力,为了提高价格,就会减少配额的发放,甚至回收一些配额。上述人士表示。
  不对个人开放
  《规则》还指出,在起步阶段,可参与交易的主要为试点企业。后续将根据市场交易情况,逐步开放符合一定条件的其他组织参与,试点阶段暂不接受个人参与交易。
  这与此前启动的深圳碳市场有所不同。
  上述碳市场研究人士说,深圳鼓励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交易,实际上把这个市场变成了投机的市场,完全偏离了市场的宗旨。
  在目前刚开始阶段,碳配额、碳交易还是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国家统一市场,国家没有强制配额,产品的供求、价格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完全放开,容易导致投机的行为。该人士告诉本报。李俊峰认为,好还是不好,现在很难说。
  李俊峰认为,碳市场主要是提高流动性,大家都在尝试各种办法,深圳增加个人用户也是一种选择。
  大家都在试,增加也好,不增加也好,先看试的情况。李俊峰对本报记者说。
  在2013年至2015年的试点阶段,上海纳入配额管理范围的试点企业有191家,主要为钢铁、化工、电力等工业行业以及宾馆、商场、港口、机场、航空等非工业行业。试点阶段,企业2013~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配额全部实行免费发放。
  2013~2015年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采用历史排放法。对于工业(除电力行业外),以及商场、宾馆、商务办公等建筑,采用历史排放法;对于电力、航空、港口、机场等行业,采用基准线法。
  要考虑不同的行业特点,中国不是绝对减排的市场,还必须考虑一个发展空间的问题,这必须考虑用基准线来解决。李俊峰称。
  市场流动性是难题
  此前,深圳的碳排放试点交易已于今年6月启动。截至目前交易超过12万吨,交易金额逾800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量太小了,800万交易额,假使按1%的手续费,只有8万块钱,交易所发工资都发不出去。李俊峰说。
  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目的,一是发现碳的价格,二是促进节能减排,三个是降低减排过程中的成本。这三个目标,如果没有一定的交易量,都没法实现,李俊峰说。
  交易额太小的根本原因,李俊峰认为是市场缺乏流动性,也是体制机制的设置问题。市场没有那么完善,碳的商品属性还没有那么清楚,需要一定的东西来规范。
  那么,上海以及即将开锣的北京碳市场能否杜绝深圳的问题?
  李俊峰认为,从目前已经出台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交易细则来看,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深圳和上海都差不多,都有交易所,同时都有证券交易所,金融介入这两个地方都有经验,希望他们在增加流动性方面有所创新。李俊峰说。
  上述人士则认为,目前在中国,碳交易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上海的市场只能在上海有效,深圳只能在深圳,如果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就要基于一个条件,配额能够跨区域的认可和流动,这个不是地方政府决定的,是中央政府决定的。
  李俊峰透露,目前全国市场也在研究,但不着急马上出台。目前试点刚刚开始。据他估计,全国市场统一还需时日,至少是一两年。
  据悉,北京碳交易市场将在11月26日正式开市。年底,天津和广东也将会上线。
  据有关机构预计,如果碳交易在我国全面展开,我国每年对碳减排量的需求量将在6亿~7亿吨,碳市场规模将超过澳大利亚、韩国,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交易市场。
  对于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李俊峰提出,首先要确定碳的商品属性和身份,现在来看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商品。第二增加流动性,市场真正转起来,才能发现价格,降低减排成本和促进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