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小型矿山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仍普遍存在着缺乏规划、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管理和技术水平低、安全保障条件差、运销不畅和职工素质低等问题,特别是因此而造成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严重等问题需急待解决。
主要表现在:矿山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低,资源利用程度差。目前有许多小型矿山在建矿初期都是用肩挑手凿建成矿山而投产的。虽然随着生产的发展,各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技术装备水平低、技术力量弱、技术管理薄弱等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采矿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普遍,极大地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程度。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由于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原因,不少小型矿山满足于简陋的生产设施,不愿意将办矿收入的经费投入到矿山的技术改造、人才培训和扩大再生产中去。
矿山秩序较混乱
经过多年的治理整顿,尽管在总体上已实现了全国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但由于不同所有制矿山之间的利益关系紊乱,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目前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破坏国有矿山正常生产秩序等违法行为在一些地区仍存在。在目前全国尚存的热点纠纷中,大部分都涉及乡镇矿山。
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由于管理手段不健全,部份小型矿山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和局部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给植被、耕地、林木、水资源、名胜古迹等自然景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后备资源不足和技术力量薄弱
目前,全国约80%以上的小型矿山的服务年限在5年以下,其中50%的小型矿山都是开采浅部易采资源,这就意味着浅部易采资源的枯竭,在3年~5年内现有小型矿山约有80%将会由于资源枯竭而濒临关闭。即使届时国家再划给新的深部资源,部分乡镇矿也会由于资金、技术、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而不能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