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选矿设备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技术应用 >> 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研究

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研究

时间:2015-9-22 8:26:00   来源:中国选矿设备网   添加人:admin

  DlishingHousu写及地质环境规划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屋2700间,迫使186个工厂停业,直接经济损失8.79亿元。1998年浩良河水位迅速上涨,使其上游沟谷产生大型稀性泥石流。这次泥石流造成浩良河水泥厂矿山铁路堤决口18处,冲毁路基280Cm路基塌方80m,流失土壤1400Cm3,直接经济损失3183.9万元。1998年7月8日,伊春翠岗林场发生大型泥石流,使四块石河道形成了长近15000m、宽100m、厚10多m的大型泥石流,并顺沟道而下。

  由于汛前进行了大量的人员、财产转移,幸而无人员伤亡,但直接经济损失仍达75万元。上述泥石流的发生均与矿产开发和植被破坏有关。

  团结沟砂金矿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后的河道己面目全非,砂砾遍地,堆积成堆,河道及两侧河谷漫滩植被破坏严重。该区砂金矿开采枯竭后,又在附近开采乌拉嘎岩金矿,此为露天开采,基坑开挖后不断发生崩滑体现在西采场崩滑体体积约130X104m3,每年因清除和治理崩滑体所需的费用5OT ~700万元。由于一次性治理费用较大,因而目前仍不能根治,崩滑体严重威胁矿坑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2.3大庆油田从1967年闯过年产原油5000万t大关后,至今己保持了30a余。石油开采需要大量水资源,然而大庆市又是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城市,靠抽取大量地下水回灌进行石油开采,使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迄今为止,大庆市己形成了长约100余km,宽40余km的区域性水位下降漏斗,水位下降40余m,速率达1. 7m/a.己有迹象表明,大庆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和石油引起了地面沉降现象,且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的腹地,地下水埋藏较浅,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质环境己发生改变,造成土地沙化、盐渍化。目前大庆市土地沙化面积1630km2,盐渍化面积2880km2,附近肇州、安达、林甸等市县土地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沙化、盐渍化。导致松嫩平原草原资源退化,原有的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土地变得越来越贫脊。

  2.4全省建筑用石材矿山1979座,矿区面积80.06km2,应复星面积0.Q9km2,己复星面积占应复垦面积的0.11%.砖用粘土矿山为1392座,矿区面积8439km2,应复星面积20. 09km2,己复星面积2.97km2,己复垦占应复垦面积的14.78%.开采各种建筑用石材是产生崩滑体的重要原因。黑龙江省现有的崩滑体大部分是因开挖山脚而造成的,如鸡牡丹江天仙宫滑坡、桦林镇北山采石场滑坡等均是因采石挖土造成的。它们破坏了地质环境,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矿区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因矿山开发而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己较严重,地质环境恶化直接导致了地质灾害发生。

  3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原则3.1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地质环境保护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发展才是硬道理。矿产资源开发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脱离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中心,其目的是将己破坏和正在遭到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最佳,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此,矿产资源开发应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地质环境保护效益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也是矿产资源开发建设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3.2在开发矿产资源及合理利用地质环境时,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应在统一规划的原则基础上,按照不同矿产类型、地貌条件及分布的区域性和特点,结合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制定具体、符合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提高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保护的预见性,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注重实效。

  3.3坚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并举的原则确定保护优先,防治结合,以防促治的思想,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矿产资源开发不能以破坏地质环境为代价,矿山开发建设前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评估,提出预防和保护措施。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建立健全监测与监督机制,不断调整保护方案,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建设力度,对己破坏的矿山环境进行整治、恢复,以遏制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

  3.4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基础上,矿产开发对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应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地质环境问题,首先应抓好对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大的4个西市鱼亮沟滑坡、穆棱市龙眼村滑坡。秀池滑坡和煤城的地面塌陷、砂金和砖用粘土开采对地表景观张守国,等: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研宄的破坏以及石油、地下水开采引起土地“三化”的治理与复垦。建立地质环境保护示范区,逐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分区推进,分步实施。集中力量解决当前制约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3.5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必须使生产者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开发矿产资源,必须制定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破坏地质环境后必须进行整治。各级政府部门应切实将闭坑抵押金制度落到实处,依法对开发过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落实情况进行督管,闭坑后进行验收。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对不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矿山企业进行经济处罚,停产整顿治理,进而予以取谛。对注意地质环境保护的企业在开发政策上予以倾斜。将矿山环境建设与保护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3.6坚持科学进步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应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采矿、选矿、冶炼,改变以前那种粗放型和原始手段进行矿产开发,防止环境污染及破坏地质环境。做到综合勘探、综合开发、综合利用。采用高科技手段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监督、管理。采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定期向社会发布矿山地质环境状况。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4.1政府管理与法制相结合地质环境保护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这项目标的实施脱离不了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使全省地质环境保护必须有序、按规划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和全省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保护己有很多法制、规章制度可依。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出现有法不依,管理混乱的局面。加强对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保护,认真贯彻国家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制定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及综合利用的方针。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制度、矿产资源储量审批制度、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特种矿种有计划开采制度、采矿申请和许可证制度及闭坑抵押金制度。重要矿床保护优于非矿业开发的制度以及关闭矿山申请核准制度等一系列保护矿产资源的制度。

  42政策倾斜,增加投入与企业出资相结合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有政策扶持,有政策倾斜做保障。国家应有专门机构组织管理,各省、市、地区以至县应有专门机构实施。各级政府在每年的预算中,要有专项资金投入到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企业按比例出资进行地质环境保护建设。

  43合理开发与保护地质环境相结合采矿时应当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地表和其它自然资源,防止因矿产开采而破坏水资源和地质环境。

  矿山关闭时,应按规定,进行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