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锰矿是冶炼金属银的一种重要的矿石来源。
随着高品位银锰矿资源的曰渐枯竭和金属银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低品位银锰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始受到企业的关注。研究发现,低品位银锰矿中所含锰矿物嵌布粒度微细,而银与锰矿物结合紧密,用选矿方法难以有效分离,而采用直:2010―09―12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现在河北联合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接浸银工艺又无法实现高回收率,因此对于低品位银锰矿多采用选矿-曼出工艺流程。本文在全面深入地研究锰银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强磁-学选工艺流程,为该类锰银矿的工艺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1原矿多元素分析取代表性原矿试样进行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见,有价元素是银和锰,金含量较低不值得单独回收。
2原矿物相分析从表2中可见,矿石中银以自然银和其他银取代表性原矿试样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见(与锰共生的银)为主;软锰矿约占三分之二,碳表2.酸锰只占九分之一左右,其余为褐锰矿及水锰矿。
表1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化学成分含量表2原矿银物相及锰物相分析结果银物相占有率/%猛物相含量/%占有率/%自然银爱猛矿氧化银揭猛矿、水猛矿硫化银软猛矿氯化银合计其他银合计3原矿矿物组成矿石呈粒状构造。矿物组成较简单,但分布不均匀。金属矿物含量仅为1%2%,主要为:锰矿物(软锰矿、褐锰矿、水锰矿及爱锰矿)、自然银、少量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非金属矿物含量为98%99%,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等),石英含量为60%65%,碳酸盐矿物含量为30%35%;其次为少量的角闪石和黝帘石。
具有钠黝帘石化蚀变现象。
4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如、所示,软锰矿为主要金属矿物,多呈他形粒状,部分呈针状集合体,嵌布粒度以细粒为主,一般为0.010.197mm.嵌布类型以毗连型为主,部分呈包裹性。前者主要表现为软锰矿与石英、方解石毗邻镶嵌,后者主要表现为软锰矿呈他形粒状包裹于石英和角闪石脉石矿物中。如所示,褐锰矿多呈他形粒状,与脉石矿物呈不规则毗邻镶嵌,颗粒一般为0.010.2mm.如所示,镜下未见到硫化银矿物。自然银多呈他形粒状、圆点状分布在石英和方解石脉石矿物中,嵌布粒度以细粒为主,一般为0.002 0.016mm.如所示,石英是主要脉石矿物之,多呈他形粒状,嵌布粒度以粗粒为主,一般为0. 775mm.嵌布类型以毗连型为主,部分呈包裹性。前者主要表现为石英呈他形粒状彼此之间毗连镶嵌,部分与碳酸盐毗邻镶嵌。后者主要表现为石英包裹有细粒软锰矿、自然银金属矿物。
如所示,方解石也是主要脉石矿物之,多呈他形晶,解理发育,分布不均匀,局部集中出现,嵌布粒度为0.软锰矿毗邻镶嵌,少量包裹有自然银和软锰矿。如所示,黝帘石呈他形粒状,多分布在石英的裂隙中,为钠黝帘石化的结果。
5试验方案及结果对原矿各项性质的研究表明:该矿石中的银主要以银锰矿和自然银两种物相存在。回收自然银最有效的手段是浮选,而回收锰银矿则既可采用强磁选,也可采用浮选。由于锰矿物具有弱磁性,采用强磁选回收是可行的,选出了锰也就富集了银。但是,软锰矿磨矿易产生细泥,由于颗粒极其微小,强磁选很难回收,会流失于尾矿中。
对这部分锰矿泥,只能采用浮选或选择性絮凝方法回收,但技术难度较大。
按照选矿流程设计方案,确定以“磁选浮选”
流程回收河北某地低品位银锰矿。因为锰矿物磨细会产生较多的难以回收的锰矿泥,故在较粗的粒度条件下强磁选得到锰矿物,然后再细磨细浮选回收自然银,浮出银后再浮锰矿泥。按照“粗磨-强磁选-细磨-浮选银-浮选锰泥”的顺序进行了闭路流程试验,其工艺及数质量流程见。
由可知,该工艺的技术指标为:锰银精矿含银597.7g/t,回收率为57. 26%;强磁尾矿再磨至一0.074mm粒级占75%后浮选自然银,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所得银精矿含银73280g/t,回收率为12 35%;浮银尾矿再浮选锰矿泥,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一次精选,精矿含83%.以上三种精矿合起来,银的回收率为8144%,总平均品位为586. 8g/t,锰平均品位为11石英包裹有黝帘石单偏光(X100)针状软锰矿(反射光X200)他形晶软锰矿和石英毗邻镶嵌(反射光X200)他形晶锰矿与脉石矿物不规则比邻镶嵌(反射光X100)自然银包裹于碳酸盐矿物中环状石英(透射光X100)碳酸盐(具有两组解理)(反射光X500)(透射光正交X100)6结论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以锰银矿和自然银的形式赋存;锰矿以软锰矿为主。
锰银矿物组成较简单,但分布不均匀。金属矿物含量仅为1%2%,主要为:锰矿物、自然银、少量的磁铁矿和赤铁矿;非金属矿物含量为98%99%,主要为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石英含量为60%65%,碳酸盐矿物含量为30% 35%;其次为少量的角闪石和黝帘石。
采用磁浮工艺流程处理某锰银矿,可获得回收率为81.44%、品位为586.8g/t的银精矿和回收率为83.65%、锰品位11. 37%的锰精矿。
磁选-浮选试验流程如果打算进一步提高精矿品位,可以在磨矿较细的条件下进行强磁选,强磁精矿品位可率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85%.改后采场结构崩矿步距为1.8m时的崩落矿量与放出体形态剖面图(1-放出体;2-崩落体;3-残留体)4结论中厚矿体沿脉进路的崩矿步距对矿石回采指标影响较大,但因其影响因素较多,影响关系较复杂,需根据生产现象逐步优化。
为取得较大的纯矿石放出量和较好的矿石回采指标,可按崩落体、残留体与放出体的剖面形态符合的原则,优化崩矿步距。
放出体与残留体形态可用实验测定,崩落体形态可由实际出矿中的废石混入过程数据分析确定。
在沿脉布置进路的采场结构中,分段高度、进路位置与崩矿步距三者最佳匹配,才能取得最佳回采效果。为此,崩矿步距的优化需与其他结构参数优化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