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质环境,加强矿山环境监督管理。甘肃省是个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社会经济活动影响和破坏地质环境问题屡见不鲜,如河西民勤等地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形成和扩展,加剧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黄土湿陷以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等,给甘肃省经济建设带来损失。同时,矿业活动中的废渣、废石、废水、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采矿活动引起的植被破坏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为此我们要加快地质环境、矿山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地方立法,使矿业及各项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有法可循,使政府对地质环境管理有法可依。要加强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调查、预防和治理,建立健全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把甘肃省矿业活动对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矿业开发的环境承载力。
扩大矿业对外开放,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地方脱贫致富的需要,而现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又已发生重大变革,国家只对公益性的地质调查予以资金、项目安排,对实施资源开发利用的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投资,主要靠市场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甘肃省矿业的发展,所以要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既要面向国内,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在全球矿业体系中谋求发展,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引进省外资金、鼓励民间投资、开放矿业权市场等实现多元化筹集勘查开发资金,以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步伐,以利于甘肃矿产资源比较优势的拓展。甘肃省矿山企业也应以技术改造,装备更新,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改进矿山环境状况扩大矿山储量和矿山企业经营规模,发展矿产品深加工等为目的,采取合资、合作、技术入股和转让等多种方式多方引进资金、技术和现代矿山企业的管理经验,依靠科技,提高矿山集约化程度,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巩固矿业基础地位,促进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实现资源比较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努力改善矿业投资的软环境,制定矿业引资的优惠政策,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从甘肃省实际出发,规划一批引资的矿产勘查开发项目,扩大宣传,加强交流接触,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创甘肃省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