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潜在优势矿种的勘查开发。根据全省资源总量预测,甘肃省具有潜在优势的煤、石油、金等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分别占资源总量的5.4%、12.3%、13.3%,这些矿产地质勘查程度低,远景储量大,但可供正规建设的储量不多,如能加大这些矿种的地质勘查力度,改善开发条件,就可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如:甘肃省的储油构造中,河西7个盆地已探获油气或见到油气显示,预测资源总量13亿吨,目前探明储量仅1亿吨;陇东盆地预测资源量约9亿吨,探明和控制储量1.72亿吨,以上地区如能加强勘查开发,将是甘肃省脱贫致富,振兴经济的希望所在。拓展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据地质勘查部门勘查,甘肃省除现有的泾川、通渭、武山、天水等已开发的地热资源外,兰州、武威、敦煌等地区已探测并发现了地热资源。今后,应在甘肃中部、兰州及外围地区、天水、敦煌、平凉、定西、武威等地区开展区域地热勘查,扩大地热开发利用的区域和用途。争取在2010年建成一批以温泉旅游渡假、热水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水资源缺乏是制约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98年全省地下水开采量46.20亿米3,约占全省现状总供水量的39%,说明地下水在甘肃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一个时期,甘肃省应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黄河、长江、内陆黑河、疏勒河流域,尤其是中部缺水区地下水的勘查和开发,提高地下水利用率,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区(如石羊河流域、西峰市、定西的西川灌区、白银市平原井灌区等)的取水量,采用管理和补给技术,逐步做到采补平衡,保障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调整矿业结构,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提高资源效益。甘肃省现有矿山中,小型及以下矿山数量占92%,他们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无序开发,重复建议,布局散乱,技术落后,管理差,安全保障措施少,环境污染问题多,资源回收水平低,浪费严重,甚至破坏资源,矿业纠纷也不少。解决矿产开发中的小、散、差、乱问题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和集约开发的原则,制定最小矿山建设规模的限制规定,凡新建矿山达不到最小规模的,不予审批发证。制定政策引导已有小矿山进行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减少矿山数量,合理布局规划,走集约化开发之路,增强竞争能力,形成科学,有序、合理开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