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电集团与河北建设投资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察哈素煤矿及选煤厂一期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从背景资料看,河北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国电集团2004年就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开发煤电一体化项目。
项目审批程序复杂,是困扰煤炭行业已久的一个问题。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说,该集团同忻煤矿在办理审批过程中,跑了33个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先后要出147个文件,盖205个公章。有的项目审批历经8年到9年,还没全部完成。张有喜还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个关于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的议案。
猜想有关部门对该议案的答复很好写,因为2013年国家在简政放权上走得很快,包括能源行业。
日前,国务院取消和下放了68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取消煤炭生产许可证核发、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审批两个涉煤项目。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三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此外,国家能源局2013年也取消下放了多项行政审批权。
尽管如此,对于能源行业来说,还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前路还很长。当下能源企业受政府干预颇多,无论是实施兼并重组、确定产业方向,还是制定业绩目标、上马具体项目。煤炭行业供大于求的现状,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地方政府大干快上指导思想下促成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过一个很有技巧性的分权理论。他分离提出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两个概念。所谓行政性分权是指中央把权力下放给省、市、县,由地方行政机构管理经济;经济性分权是指将过分集中于行政主管机关的决策权下放给企业。
吴敬琏认为,行政性分权充其量使企业从原来中央机关的附属物变为地方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并不能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当前中国的改革,在行政性分权上走得很快,在经济性分权上还远远不足。
实现经济性分权,需要制定合理的国有企业领导考核机制。2013年煤炭市场不景气,有些大型煤炭企业“以量补价”,使得煤市更为艰难,其实大家都不受益。面对同行的指责,有一家大型煤炭企业的代表在上半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提出,因为企业领导面临着硬性的考核,他们也很为难。要解决这种困局,能否先改改考核机制?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中指出:完善煤矿考核机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虽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但说明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实能源企业挺为难的,受命于行政干预,激战于市场竞争。很多天生的不公平使企业和行业真正的效率和竞争力变得糊里糊涂,行政介入造成效率低下和权力寻租现象难以根除。相比审批下放,能源行业需要更多的经济性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