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选矿设备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行业新闻 >> 国内碳市场难在能源结构调整

国内碳市场难在能源结构调整

时间:2013-11-26 16:09:00   来源:和讯网   添加人:admin

  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英大传媒集团、和讯网共同举办的“2013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现场近300名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大型企业集团的权威人士共同对中国碳市场的前沿话题和现实经验进行专业研讨。以下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的演讲实录:
  李俊峰:首先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今天鸣锣表示祝贺,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英大传媒投资集团与和讯网共同主办的突破与成长——2013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也表示赞赏。在这里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减排战略和碳市场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低碳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再一个是下一步我们碳市场应该关注那些问题。
  大家都知道,最近刚刚发布了一个评估报告,说到2050年,如果说完成温室气体控制的目标,大体上恩减排的任务和2010年相比,要减排14%-96%,出了这样一个数字,很多人从数学角度来说,这是胡说八道,14%-96%和0%-100%不一样吗?或者说干脆出一个50%不就可以了吗?这两个数字我们看起来觉得很好笑。但是实际上就是0%-100%.2010年,全球碳排放量大概是200亿吨,如果说减少100%到2050年就是全球不排碳了,减少0%和14%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减排14%和不减排也是一样。换句话说,2050年给人类留下的最多就是200亿吨的排放量。按照92年达成的框架协议,希望到2020年大概是400亿吨,但是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500多亿吨了,做不好的话,大概到2020年的时候,会达到600亿吨。我们在1990年我们是20亿吨上下,现在我们是100亿吨了,那个时候我们占世界不到10%,现在占大概是25%、27%、30%都有,25%是我们说的,也有国外传媒说30%,我觉得25%-30%都是比较靠谱的。我们已经占到了1/4,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相当于欧盟和美国的排放总和。到2020年的时候,我们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
  第二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在能源革命论坛上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和美国做一个比较,我们和美国都有900多万平方公里,美国消耗了35亿吨煤当量的能源,我们和他们也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有一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现在燃煤有36亿吨煤,美国燃煤有8亿吨煤。另外一个是硫排放量我们是美国的200倍。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必须要减少我们的燃煤。从这个来说,我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路就是按照目前的发展方式,每年增加2亿吨煤左右,到十三五结束就是60亿吨煤了,我们有能力消耗这么多,也有能力生产这么多,但是我们的大气受不了。无论是国际的要求还是国内的要求,我们都需要去减排。减排的战略,我们怎么看呢?现在全球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全球有三个规制,一个是联合国宪章,不能打仗,不能侵略别人。第二是市场价值。第三个就是气侯变化的框架。如果说我们低碳发展的这个时代,赶不上世界潮流的话,我们到2050年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的国家,这是肯定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大家都在看,欧盟是什么标准?我们是知道的。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很多人都说美国人什么都不干,我举一个例子,他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他要求新建的火力发电厂他的碳排放不能超过450克,我们哪一个火电站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同时我们的减排和碳市场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说我们不把减排作为一个战略的时候,我们的碳市场就是一个空中楼阁,我们的碳市场是我们减排的一种手段。包括我们的碳交易只是减排的一种手段,他是为了减排而做的,如果说没有减排作为战略目标的话,他没有任何意义,他并没有实实在在的需求,他是由国家的战略决定的。如果说大家都不减排的话,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国家的低碳发展战略定的多高,我们的总指标定的多严苛,法律多严苛就决定了我们市场的完整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推动我们国家低碳战略,为我们市场安全做一个铺垫和准备。
  第二个问题,现在来看我们缺很多东西。我们不缺的是观点的固化。比如说我们说煤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问不烧煤烧什么。1950年代的时候,全球面临阴霾的问题,伦敦、洛杉矶、旧金山、底特律都是阴霾的城市,大家认识到很多问题,开始大幅度减排,通过30年的努力,增加了天然气,在1965年的时候,全球平均比例不到5%,大概是3%多一点,而到现在30%多了。就是十几年的时间就增长上来了。而我们呢?我们在70年代的时候是3%,到2007年还是3%五,一直到最近三五年才达到5%,我们是30年一贯制,30年我们一点都没增加。如果说我们跟上世界潮流,我们会这么被动吗?不会的。如果说我们下来决心不改,就是过了30年还是5%.那就看一个空气指标,全世界超过70%的煤炭国家只有两个,一个是澳大利亚,因为他太地大物博了。他把天然气卖给中国,他烧煤炭,因为他没有污染的问题。再一个就是中国。现在我们不去改变的话,我们很多产业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包括现在国务院的国十条出来的我们搞煤制气,我们怎么去做这些东西,我们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我们必须要很早的部署,因为其他的东西都是很好改变的。有人说产业升级,转型很难,实际上不难。难的是能源结构调整,一旦固定下来你是很难调整的。比如说现在我们有8亿千瓦的燃煤装机,每年有4.2万亿度的煤炭发电,没有二三十年的努力,你是很难去改变的。所以在产业转型上,我更关心的是能源转型,能源转型做到了,我们的低碳发展就可以实现了。所以我们更加关注能源转型其他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很快的实现转变。当然有人说这种转变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说广东,广东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广东在9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生长做的规定,在珠三角地区不再建燃煤电厂,那是20多年前的行动 .现在广东地区燃煤的比例不到45%,京津冀地区,燃煤比例占到80%,全国平均是70%,所以北京的阴霾比广东多得多。广东和十年前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点你们可以到广东进行调查。
  最后我讲一下我们碳市场,因为这个论坛叫突破与成长——2013中国碳市场高峰论坛。我觉得刚刚两位嘉宾从技术上谈了碳市场的问题。现在我们真的开始做碳市场了。无论是深圳也好,上海也好,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他要成长。要成长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要规范好我们碳产品的商品属性问题,给他一个明确的商品的属性。因为必须是商品才可以交易,所以他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把商品的属性法律化的规定下来,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过去两三年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认可。当澳大利亚政府突然说,我不做了,5-6年的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废掉了,企业也瞎忙活了半天,所以对商品属性问题,一定要固定下来,或者是法律的形式,或者是政府购买都可以。无论任何情况下,如果说碳市场破产,政府要收回。必须要给他一个切实的商品定位,怎么定我们再讨论。我们必须要关注这个问题。如果说不确定他拥有商品定位的话,我们市场稳定性是不够的。
  第二,我们必须要增加流动性。大家都知道,其实要做碳交易,流动性是很重要的,大家看到石油市场很火爆,其实在那个交易所流通的石油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很小,但是他的交易额达到几十万亿美元。本来是一个几千亿美元的市场,变成了几十万亿的数字。所以你必须要有一个流动量。现在已经起来了,我们必须要考虑他的流动性,不是一般的流动性。就像刚刚孙司长说的,我们深圳市碳市场,现在是5个半月的时间,700多万元的交易额。这个交易额就是连一个菜市场的交易额都不够,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他的流动性。我们在座各位都要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把这个提高起来。不仅要把孩子生出来,还要让孩子长大。生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长大成人才是目的,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关注这个问题。
  第三,我们要考虑慎重的来建设我们的全国市场。在前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建立全国市场是更危险的。我们必须要把商品属性确定下来,有我们的流动性,有足够的金融机构介入。商品要确定他的价值,确定流动性,确定投机行为。否则的话,我们贸然启动全国市场是很危险的。我特别赞成孙司长说的,我们十二五期间还是好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推进我们已有的,今年可以开盘的四个或者是五个试点,我们把五个孩子养大,再去建立全国市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稳重,不要太冒进,谢谢大家。